自然循环的热水锅炉,进、出水均从上锅筒顶接管,由进水分配管将进水导向下降管进入前及侧下联箱,通过入水冷壁管加热上升。上锅筒前、后端在下降与上升水流分界处设有隔水板,隔水板仅隔断锅筒横截的下半部。对于强制循环,则进水接入前端下联箱,从前水冷壁管上升至上锅筒(这时前水冷壁下降管取消),然后转入侧水冷壁管下降管到侧下联箱,再布入侧水冷壁管上升到上锅筒,又从前排对流管束下降到下锅筒,最后在上、下锅筒之间又迂回几个流程从上锅筒后端出水。强制循环锅炉则不带省煤器。
蒸汽发生器工作原理:首先由磨煤机将煤磨制成粉。煤粉由空气携带通过装在炉墙上的燃烧器送入炉膛中燃烧。在火焰中心处的气体温度达到1500~1600℃。锅炉的蒸发受热面装在炉膛的内壁上,组成水冷壁,吸收炉膛中高温火焰和烟气的辐射热量,使炉膛出口处烟气温度降低到1000~1150℃。后墙水冷壁的上部分(在水平烟道进口)组成排列较稀的数列凝渣管,以防止结渣。为防止锅炉受热面上积灰或结渣,还使用吹灰器。过热器位于水平烟道中,它的作用是把从锅筒出来的饱和蒸汽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目的是提高电站的经济性。烟气通过过热器后温度降低到500~600℃,然后进入尾部烟道。尾部烟道中受热面之一为省煤器。它由很多平行的蛇形管所组成,其作用是使给水在进入锅筒之前预先加热,并降低排烟温度。另一尾部受热面是空气预热器。它的作用是使空气在进入炉膛以前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改善燃烧和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在水汽系统方面,给水在加热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经给水管道进入省煤器,进一步加热以后送入锅筒,与锅水混合后沿下降管下行至水冷壁进口集箱。水在水冷壁管内吸收炉膛辐射热形成汽水混合物经上升管到达锅筒中,由汽水分离装置使水、汽分离。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由锅筒上部流往过热器,继续吸热成为450℃的过热蒸汽,然后送往汽轮机。在燃烧和烟风系统方面,送风机将空气送入空气预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磨煤机中被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由来自空气预热器的一部分热空气携带经燃烧器喷入炉膛。燃烧器喷出的煤粉与空气混合物在炉膛中与其余的热空气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的热烟气顺序流经炉膛、凝渣管束、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后,再经过除尘装置,除去其中的飞灰,最后由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向大气。
锅炉密封风阀门的工作原理是:锅的任务是使水吸热,最后变化成一定参数的过热蒸汽。其过程是:给水由给水泵打入省煤器以后逐渐吸热,温度升高到汽包工作压力的沸点,成为饱和水;饱和水在蒸发设备(炉)中继续吸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从汽包引入过热器以后逐渐过热到规定温度,成为合格的过热蒸汽,然后到汽轮机做功。汽包:汽包俗称锅筒。蒸汽锅炉的汽包内装的是热水和蒸汽。汽包具有一定的水容积,与下降管,水冷壁相连接,组成自然水循环系统,同时,汽包又接受省煤器的给水,向过热器输送饱和蒸汽;汽包是加热,蒸发、过热三个过程的分解点。下降管:作用是把汽包中的水连续不断地送入下联箱,供给水冷壁,使受热面有足够的循环水量,以保证可靠的运行。为了保证水循环的可靠性,下降管自汽包引出后都布置在炉外。联箱:又称集箱。通常是直径较大,两端封闭的圆管,用来连接管子。起汇集、混合和分配汽水保证各受热面可靠地供水或汇集各受热面的水或汽水混合物的作用。
工业锅炉通常蒸发量都比较小,都在40以下,以10-35上下居多,并且工业锅炉的用途也和电站的锅炉不一样,工业锅炉主要产的蒸汽和热水要求指标也不是很高,通常用途为一些工业蒸汽所用,例如加热炉蒸汽密封,蒸汽热水供暖等用处,工业锅炉形式很多,但大多数以链条炉居多,由于链条炉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可靠,也实现了自动化,等因素,受到大多数锅炉用户的青睐。链条炉的结构有链条炉排,煤闸门,老鹰铁,炉膛,放渣管,水冷壁,上下集箱,过热器(蒸汽锅炉有),对流管束,上下集箱(又名汽包),省煤器,空预器,以及相应的辅助系统及泵和风机,以及仪表等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前后水冷壁形成多种炉拱,作用是促进点火和燃烧,使燃烧更完全。炉排有风仓,可以依照所燃烧的煤种实际分配风仓配风量。电厂锅炉主要有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主,其蒸发量大,效率高,结构也和链条炉不同,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相像,不过原理不同,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都用有风孔的床底,一次风由床底鼓入,二次风携带煤粉带入炉内形成混合燃烧,燃尽后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未燃烧完全的煤粉进行再次燃烧,而流化床锅炉使煤粉形成流化形式,比煤粉炉燃烧效果更好,燃烧充分,也实现了低温燃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实际区别你可以看下两者的图纸,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