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高度的最大偏差是,图纸上的净高度(即高度-板厚)与实际测量数据中的最大差值,即2780-2760=20mm,量程是测量数据中的最大和最小差值,即2780-4568=11mm,净开口是相同的。净高,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可理解为: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商品住宅的开间、进深和层高(即住宅的宽度、长度和高度),这三大指标是确定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楼房的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包括楼板的厚度。随着精装修房的出现,层高已无太大的实际意义,由于一些房屋经过吊顶、铺装地板等装修,室内净高有了很大变化。依照建设部1999年3月25日颁布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室内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米。通常,在选购优质的甲级写字楼的时候,楼层净高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指标,由于净高的概念中包括了梁板厚度、空调、消防及强弱电布线等管线占据的高度空间等不确定因素。
2.5米到2.7米,2.5米以下就感到压抑了,2.7米以上,楼层建筑不允许,太高了也不容易保暖,冬天脚下感觉冷。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编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指出,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5米;建设部主编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规定了层高优先尺寸系列宜为2.0~3.0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米。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米,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米,使用坡屋顶内空间做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米。之把住宅层高控制在2.80米以下,其目的“不仅是控制投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住宅节地、节能、节材、节约资源“(摘自《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另外,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层高(高度)均应在2.20米以上(含2.20米)。
依照层数不同、层高不同,允许的偏差不同,通常规定有:
1、净高负偏差不超过20mm,极差(实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20mm。注:室内净高推算值应依照设计层高扣除楼板、天棚饰面层、地坪找平层及面层等厚度后计算得出,分户验收前应依照板厚等参数确定不同房间的净高推算值后报设计单位确认。
2、净开间、净进深极差(实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20mm。
3、测量地面水平度,当开间(进深)5m以内不超过20mm,当开间(进深)超过5m时每延米不超过5mm。
4、精装修标准另定。
房间高理论值与测量值之差,正最大值和负最大值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14规定:层高是“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三楼的层高就是三层楼面到四层楼面的垂直高度。该通则2.0.15规定:室内净高是“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净高应该是:层高-楼板厚度-楼面抹灰层厚度-天棚板底抹灰层厚度。对于室内净高的验收有详细的规定:先按设计文件确定基准值,实测值与基准值相减的差值称为实测偏差值,当实测偏差值不大于30mm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点,施工单位应进行处理,重新检查验收。如:楼层高2.8米。实际客厅室内高度才2.63米。依照公式净高应该是:层高-楼板厚度-楼面抹灰层厚度-天棚板底抹灰层厚度。设计基准值是2800-120-20-12=2648(mm)。正最大值为10,负最大值为5,房间净高极差极差值为15。客厅净高偏差值为2.63-2.648=-0.018m,也就是18mm,偏差值没有大于30mm,客厅净高没有超过允许范围,是合格的。